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

让绿水青山焕发价值,让金山银山源远流长

携手前行

生态是资源,也是资产

推动土地、林业、生态项目的系统治理和产业化转型,让绿水青山转化为持续增值的自然资本。

产业是载体,也是路径

农林大学研究技术,地方政府提供政策,社会企业注入动力,运用技术赋能农林。

国储林

查看图片

德宏州国储林项目是“两山”深度参与并推动落地的重点案例,项目规划总规模20万亩,涵盖人工林集约栽培、林改培、中幼林抚育及特色经济林建设,兼顾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通过科学流转和整合国有林与集体林资源,项目在提升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注入可持续增长动力。

在产业链条上,项目不仅聚焦林木培育与木材销售,还延伸至林下经济、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康养旅游、碳汇交易等多个方向,形成“生态+产业+金融”的多元模式。依托“两山”在供应链和数字化平台上的优势,德宏国储林项目将建立智慧林业管理体系,实现从资源监测、林木采伐到加工销售的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运营。

在金融架构上,项目采取投资人+EPC+O模式,由政府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联合成立项目公司,融资总规模预计20亿元,合作期限最长可达40年。通过资本金、政策性贷款和补助资金的组合,保障项目建设与长期运营的资金需求,同时引入碳汇交易和供应链金融,拓展收益渠道,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该项目不仅是德宏州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更是“两山”推动生态资源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工程。通过打造木材精加工园区、林下经济养殖示范区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德宏国储林项目将成为西南区域林业发展的标杆,为地方财政、林农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持续动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查看图片

大理州鹤庆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两山”在滇西北区域推进的又一重点落地案例。项目以“生态优先、统筹城乡、产业融合”为核心,覆盖全县范围的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目标是通过整体规划与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在耕地板块,项目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零散地块,改善水利灌溉条件,推广绿色农业模式,为鹤庆的特色农产品如大米、烤烟、蔬菜提供稳固的生产基础。在生态修复方面,项目重点治理退化坡地和裸露山体,实施水土保持和湿地恢复工程,提升洱源—鹤庆片区的流域生态安全。

在建设用地整理方面,项目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工矿废弃地,推动村庄有机更新与乡村风貌提升,打造集聚型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通过土地要素统筹释放空间,支持新型产业园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鹤庆县城乡协调发展。

同时,项目紧密结合“文旅+生态”战略,依托鹤庆银器、湿地景观和民族村落等优势资源,引入文旅康养生态休闲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借助“两山”在数字化平台与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建立涵盖土地流转、耕地管理、生态修复监测、农产品销售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土地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破解耕地破碎化、林地退化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更将为鹤庆县打造出一个“农业更强生态更优乡村更美产业更兴”的新格局,成为滇西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示范样板。

滇ICP备2023002446号-4
农林地
60 万亩
全国覆盖
24 个县
总投资
100 亿
提高产出
150 亿

木以材为基

民以食为天

  • 中国是全球最大木材进口国,2020 年木材进口超 1 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 50%;2023 年中国原木进口 3803 万立方米(国家政务平台/中国政府网援引国家林草局)
  • 农业农村系统与权威媒体口径一致,长期超过 80%;2025 年度预测进口约 1.06 亿吨、国产约 2000 万吨量级。
  • 2025 年一季度后中美农产品关税与博弈再起,中国买方加大转向巴西的大豆,凸显对民生大宗的外部价格与来源敏感性。

从储备林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形成战略储备资源。面对全球供应链波动与关税外溢风险,中国在农林领域的安全底盘尤为关键。

顺应国家顶层设计,国家储备林工程正以“为国储材、为民生财”为导向,聚焦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与结构优化,配合金融与规范化监管,提升用材保障与生态服务功能;

立足云南,我们以口岸与通道为支点,耦合“储备林+农产地+通道物流”的立体布局:一端承接国内市场与加工能力,一端衔接南亚东南亚多元来源,形成“前端多元供给—中端绿色加工—末端全国分发”的枢纽体系,推动区域产业的长期价值共生。

低空经济新引擎

一带一路新枢纽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背景下,云南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桥梁。这里不仅是全国通向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的陆路枢纽,也是泛亚铁路和跨境公路的重要节点。随着区域合作的深入,云南在跨境贸易、口岸经济、物流通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新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方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目前我国低空空域尚未全面开放,但依托低空飞行器、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和空中旅游等未来应用场景,低空经济被视为潜力巨大的发展新机遇。云南拥有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和广阔的边境区域,为探索低空经济与跨境合作的结合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未来,随着政策逐步推进和技术持续进步,云南有望把低空经济与“一带一路”有机融合,形成“立体交通+跨境合作+绿色发展”的开放格局,推动区域联通更加高效,也为“两山”理念下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地直采 全国直达

农林有价 生活有质

云南,是全国的“自然大仓”。从木材到鲜花、蜂蜜、咖啡、中草药、蓝莓……丰富的山水资源与立体气候,孕育出稳定而多样的高品质农林产品。我们把这些好物,用更短的链路、更稳的品质,送到全国千家万户,也服务于建筑、家居、餐饮与健康消费等行业。

对企业而言,可靠的供给链就是竞争力。我们在产地建标准、在运输抓时效、在终端保品质:一端是原产地的农户与林场,一端是城市里的工厂与家庭。我们更愿意讲人话——让产业链更顺,让大家用得起、用得好,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初心。

过去农民“看天吃饭、看运气定品质”,现在我们把科技搬到田间林下: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水肥与病虫;卫星与无人机做长势评估与遥感巡护;数字系统把天气风险、病虫预警与产量趋势可视化,指导喷灌、补光与采收节奏。

产得好,还要卖得稳。我们在上游推“订单+保险+保值”的组合:订单先行锁定销量,天气指数保险与病虫害险兜底极端风险;对具备规模与标准的合作社与农户,配套期现结合与保值工具,尽量避免“丰产不增收、遇灾颗粒无收”。简单讲:让辛勤有回报,让投入可预测。

杞超

杞超,城乡规划工程师;自然资源产业与城乡规划领域专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地学与旅游专业带头人;两山资源产业发展(云南)有限责任公司CEO;

拥有十五年以上自然资源产业运营管理经验,多年来专注于自然资源开发和自然资产与产业落地联通;全域土地整理等自然资源产业化项目的规划、运营及管理;清华大学脱贫攻坚重点项目负责人。

  • 主导和参与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自然资源及城乡规划重点项目,推动“自然资源+产业运营”深度融合;组织实施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云南17条高速公路、2条铁路、3个自然保护区、4个机场及76个国家级扶贫项目(含4个特色小镇)的规划咨询及用地服务。
  • 长期致力于芬兰自然教育本土转化落地,2018-2020年连续三年主导芬兰“中芬未来教育论坛”,参与宋庆龄实验幼儿园体系自然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落地。
  • 在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储备林等项目设计与运营方面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与实践经验。
  • 具备广阔的人脉与跨界资源整合能力,涵盖工程建设、生物医药、农林产业、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擅长在政、产、研、金等多方之前建立高效协作桥梁,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协同生态圈。

杨贵滔

贵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香港紫荆国际教育 EMBA(在读);两山资源产业发展(云南)有限责任公司 CMO;云南创森实业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北京中泽融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投融资咨询师。长期深耕现代农业运营与海外农业投资管理。

  • 负责海外农业项目的尽调、投决支持与落地运营管理,形成“投资—建设—运营—退出”闭环实践。
  • 为国家重点农林业项目提供咨询、产业分析与资源整合方案,匹配金融工具与政策工具协同。
  • 擅长产业品牌与市场通路建设,推动农林产品标准化、数字化与国际化对接。

以产业策划 + 资本工具双轮驱动,服务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跨境产业链延伸。

于瑶

于瑶,西南林业大学,理学硕士(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高级农业项目管理师;第五届丽江市政协委员、第五届古城区政协委员;丽江市高层次引进人才;丽江市女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两山资源产业发展(云南)有限责任公司COO;

先后参与国家重点课题《云南小桐子特性研究》、国家 973 项目前期----云南省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湿地代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猕猴桃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等相关科研项目研究。主持云南省科技特派团、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科技项目。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3 篇,英文期刊论文 1 篇,参与发表科技核心论文 1 篇,SCI收录文章 1 篇;个人实用新型专利5 项,发明专利 1 项。

  • 多年来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具备“咨询--导入--运营”全链路实战经验,擅长跨界整合资源高效推动项目落地及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运营管理。
  • 主导开发的“开远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 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云南首个国家级园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园、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云南省农业农村创新示范园、 云南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等荣誉称号,截至2025年园区总产值超5亿元。
  • 主导开发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 ,被列为云南省级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截至2025年园区总产值超3亿元。2025 年 3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到丽江考察,莅临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参观并指导工作。

高勉

西北大学财政学专业,证券从业资格证;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客服经理、客户经理及团委委员,获“2022 年工商银行优秀员工”。现任两山资源产业发展(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投融资部负责人,专注项目融资、资金测算与财务分析。

  • 累计走访近 50 家企业,完成开户尽调与信贷流程推进,协同保险、基金、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
  • 为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结构优化、现金流测算、成本控制与投后管理方案。
  • 参与多项社会与产业调研,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与实施建议。

坚持“政策 + 市场”双视角,提供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服务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作。

秦义祺

海外归国计算机科学,先后就读于澳大利亚卡迪尼亚与悉尼大学(计算机科学);曾任 Trimble 3D 软件工程师、Australia Open 后端工程师。2021 年回国,现任两山资源产业发展(云南)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总监,聚焦供应链数字化、数字孪生与智能化平台建设。

  • 擅长全栈架构与企业级应用(SaaS、CMS、OA),主导多端一体化与高并发系统落地。
  • AI 实战覆盖模型标注训练、图像识别、生成式语言模型与多模态知识协同。
  • 基于 YOLOv8 构建厂区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危险行为识别与火情预警,多地竞标落地。
  • 为有色金属企业开发铜供应链系统,结合期货浮动与供货量匹配算法,提升收益与风控能力。

早年参与 Microsoft 合作项目(导师 Dan Marshall)开展字体与矢量图算法研究;在 SketchUp Extension Warehouse 主导 Edge Connect 等插件的 Ruby 开发与教学;创建“走之底在线前端开发平台”,持续输出前端设计与源码,推动开源协作与产业数字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