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 · 开放合作

云南电力结构以清洁为主,2022 年水电发电占比约 81%;2023 年全省新能利用率达 99.78%、新能装机约占总装机近三成,绿电稳定可得。

我们在园区推进“水电直供 + 分布式光伏 + 储能调峰”,叠加绿电认证与碳资产管理,帮助制造业、冷链与数据业务形成能耗可预期与碳排可核算的优势。

通过“政府主导 + 国企平台 + 企业参与”的协作机制,联合能源企业、装备厂商与基金推动项目落地,实现产业与能源的相互增益与可持续发展。

木材精深 · 绿色建材

德宏依托国家储备林与通道优势,具备“原料—加工—建材/家居”的就地转化能力。中国长期是全球最大木材进口国,仅 2023 年原木进口就达 3803 万 m³,本土稳定供给与本地化加工对安全与成本都有现实意义。

我们在园区内组织实木复合地板、结构用材、装配式木构件与高端家居,形成“基地直供 + 集采稳价 + 标准工艺”的规模化体系;通过能耗统筹与干燥、改性等公共工序平台,降低单位制造成本、提高交付确定性和品牌溢价。

企业获得的是可预期的原料与合规保障,政府与国企获得的是从“卖原木”到“卖制成品”的价值跃迁与稳定税源,两山负责要素统筹与协同落地,确保“投得稳、干得起、卖得出”。

农产升级 · 食品品牌

云南咖啡、坚果、蓝莓、中药材具备“产地稀缺 + 品质稳定”的比较优势。但蔬果在供应链的损耗仍显著,研究显示蔬菜链路损耗可超过 27%,通过分级、预冷与冷链可显著下降。

我们推动企业在德宏布局冻干、浓缩萃取、烘焙/烘干与功能性食品工厂,建设“产地标准—冷链加工—全链路追溯”的体系,延长货架期、提高商品化率与复购率。

面对线上生鲜与健康消费持续扩容,两山负责组织供应与合规护航,企业聚焦产品与渠道,实现“原产地直采—全国分销”的效率闭环与毛利改善。

运动健康 · 赛事经济

以马拉松、越野跑、自行车公开赛为引擎,构建“赛道 + 园区 + 城市服务”的复合场景。大型城市马拉松的总经济效益可达 60–70 亿元,如 2023 上海马拉松;中型赛事如郑州马拉松拉动约 14.6 亿元,赛事对住宿、餐饮、交通与文创的带动效应显著。

我们在德宏对赛道进行标准化建设,配套计时系统、医疗救援、志愿者体系与媒体传播,打造“年历化赛事—节庆联动—商户进驻”的运营闭环,让“周末即旺季、赛季即商机”。

赛事不仅是流量,也是产业:运动公园、营地网络与培训基地为品牌商、新零售与服务商提供持续触达;两山负责招赛与城市运营协同,企业通过赞助、联名商品与配套服务实现品牌与销量双增。

加工 · 高附加

围绕“减损增效、延链补链”,在德宏布局多品类精加工:粮油(洁净/配方粉)、果干果脯与浓缩液、中药饮片与提取粉(如黄芪粉)、木材改性与定制部件、棉纺延伸至羽绒服/功能服饰,实现就地转化与就地增值。

粮食产后环节的平均损失约一成左右,而果蔬端经由预冷与烘干可显著降低浪费并提升单品毛利;配方标准与洁净工艺进一步提升商品化率与价格稳定性。

我们提供园区厂房、中试线与合规辅导,建立“订单 + 仓单 + 保单”的金融增信组合;企业以工艺、设备、配方与渠道为核心投入,与地方共享规模化收益,穿越原料季节性与价格波动周期。

跨境枢纽 · 冷链供应链

依托德宏口岸与泛亚通道,打造“产地—口岸—分拨—终端”的冷链枢纽。中国冷链物流市场 2025 年规模预计约 944.6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10.7%;完善“预冷 + 冷藏运输 + 前置冷库 + 温控监测”,直接对冲生鲜与中药材的断链风险与损耗。

针对果蔬与药材的易损属性,产地分级与冷链前置可显著延长可售期、提升商品果率;同时配合检验检疫、原产地证与通关便利化,形成稳定的跨境集散能力与价格优势。

两山统筹仓网、通关与结算协同,企业聚焦货品与渠道;冷链效率提升与损耗下降直接转化为现金流改善与库存周转提升,形成可持续的区域集散地位。

跨境电商 · 海外

对比“单一外贸公司驻点”“轻制造扩张”“保税加工”三种路径,我们选择以跨境综服 + 海外仓为优先方案:它资产更轻、复用通道资源、时间效益高,并与原产地源头组织力天然耦合。2024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 2.63 万亿元,赛道仍在扩容。

方案要点是“前置集货 + 保税备货 + 海外仓分拨 + 本地化履约”。在北美市场,2024 财年通过“低值免税”进入美国的包裹达 13.6 亿件、646 亿美元;而政策变动(2025-08 生效)提高了合规与关税要求,更凸显海外仓与多市场布局(RCEP/东盟、欧盟)的必要性。

两山负责口岸协同、关务与金融合规、物流与冷链对接,企业专注选品、品牌与渠道。相比“单一驻点贸易”,该模式的库存周转与履约时效显著提升;相比“轻制造扩张”,资金沉淀更低、可试错空间更大,能以服务费 + 规模议价迅速形成平台粘性与护城河。

技术

企业讲述项目与核心工艺,两山提供样地/中试/产线改造条件并组织专家评估,形成“工艺标准+产能方案”;按“技术作价+现金出资”灵活入股,帮助稳妥体系扩大规模,企业无须担心前期资金缺口。

配套

企业以自身优势切入产业链,背靠国资和两山人脉技术资源,你缺什么我们往里面补什么,地域零顺差,配套完整,构建围绕“地”和“资源”新型产能。

能力

以订单为牵引,企业提供品牌与渠道,多销路合并,包括电商冷链进出口贸易,实现以销定产、以单定采;联合开展公共品牌与市场活动,提升周转与交付评率,跃迁地方经济。

渠道

资金路径可“国企+两山+企业”灵活组合,配套政策性银行、贴息与供应链金融;资金同比分批到位并实施委托代付与闭环监管,收益按出资与绩效分配,设置回购/对赌/退出条款,做到共投共管、风险共担、可持续增值。

企业
20 +合作
园区
8
土地产出
40 %提高
带动经济
12 亿税收

瑞丽羽绒服产业回流项目

过去十年,大量纺织服装企业因劳动力与政策因素,将工厂转移至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地,造成国内产业链环节外流。2023 年起,国家在边境口岸瑞丽出台产业回流政策,给予土地租金减免、用电补贴、外贸退税加速等支持,鼓励羽绒服产业“回流”。 年国内蓝莓种植面积突破 6 万公顷,云南占比接近 20%。

2024 年底,某国内知名羽绒服品牌集团与德宏州基投公司联合,在瑞丽经开区投资建设羽绒服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总投资约 12 亿元,规划 8 条智能化羽绒服生产线,配套羽绒分拣中心与电商物流仓库。

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年产能预计 600 万件,占全国羽绒服高端市场份额的约 15%,带动上下游拉链、面料、羽绒清洁等相关企业 20 余家。

大理蓝莓产业园区

大理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合蓝莓种植。随着健康消费兴起,蓝莓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2 年国内蓝莓种植面积突破 6 万公顷,云南占比接近 20%。

2024 年,大理州与国内知名乳制品集团合作,投资 10 亿元建设蓝莓产业园。项目包含 2 万亩标准化种植园、精深加工厂(蓝莓汁、果干、冻干粉)、冷链仓储和观光采摘基地。

首批产品已进入全国 50 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与饮品企业供应链,预计年产值达 20 亿元。园区兼具旅游功能,年接待游客 30 万人次,成为“农业+文旅”的典型样板。

红河州草莓产业示范园

红河州因独特的立体气候与日照条件,被称为“中国冬季草莓黄金带”。过去草莓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规模小、标准化不足,销售依赖批发市场,易出现“丰产不丰收”。

2024 年,红河州与某华东大型生鲜零售集团合作,投资 6 亿元建设现代草莓产业示范园。项目规划种植面积 1.5 万亩,配套温室大棚、滴灌系统、智能监测设备,并建设 5 万吨级冷链预冷中心。

首季亩产提升 35%,采后损耗下降至 10% 以下,标准化草莓直供全国商超与电商平台。预计年销售额超 12 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1.8 亿元。

玉溪中药材综合加工基地

玉溪因地处滇中腹地,是云南中药材资源的集散中心。全市中药材年产值超过 40 亿元,但过去以原药材外运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与品牌输出。

2023 年,玉溪市政府与一家央企医药集团合作,投资 15 亿元建设“中药材综合加工基地”。项目涵盖饮片加工、提取物精制、现代制药研发中心三大板块。首期以黄芪、三七、滇皂荚为主,配套 GMP 标准化生产车间。

项目年产中药饮片 1.2 万吨,植物提取物 5000 吨,预计年产值超 30 亿元。玉溪药材出口东南亚市场增幅 40%,成为云南“中药材出口第一站”。

丽江高端康养文旅综合体

丽江旅游业基础雄厚,但传统景点模式趋于饱和。国家“十四五”鼓励发展森林康养、医养结合,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2023 年,丽江市与一家粤港澳大湾区文旅集团合作,投资 25 亿元在玉龙雪山脚下建设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包含森林康养中心、高端康复医院、度假酒店群与国际马拉松赛事道。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与康养人群超过 100 万人次,带动本地餐饮、零售、交通等消费增长 20%。同时打造“健康丽江”品牌,形成“旅游+医疗+运动”的复合效益。

曲靖清洁能源产业园

曲靖是云南重要的能源基地,水电、光伏、风电资源富集。国家“双碳”目标推动西南地区成为清洁能源输出地。

2024 年,曲靖市与华能集团合作,投资 40 亿元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园。项目包括 200MW 光伏电站、50MW 风电场和 2GWh 储能中心,同时配套电解水制氢试点。

园区年发电量约 6 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 50 万吨。能源供应直配当地绿色制造企业,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15%。